现代煤化工“十三五”发展指南(五)
(三)加强技术和装备创新
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围绕制约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装备积极开展科技攻关。开发大型先进煤气化技术;研发高附加值煤制化学品、特种油品新产品,延伸现代煤化工产业链、拓宽产品幅;研究低阶煤清洁高效分级分质利用关键技术,解决工程化问题;优化现代煤化工关键工艺生产条件和流程设计,提高现代煤化工系统集成、分质分级综合利用水平;研发适用于煤化工“三废”特点的先进治理和资源化技术。
表三:现代煤化工技术装备创新重点
创新方向
|
重点技术
|
先进大型煤气化技术
|
8.7兆帕高压大型水煤浆气化技术(单炉投煤量3000吨/日)
|
4.0兆帕大型干粉煤气化技术(单炉投煤量3000吨/日)
|
水煤浆水冷壁气化技术(单炉投煤量2000吨/日以上)
|
单喷嘴冷壁式粉煤加压气化(单炉投煤量2000吨/日以上)
|
关键技术及产品高端化、差异化技术
|
费托合成高端化学品技术(单系列100万吨/年以上)
|
煤直接液化制高性能燃料技术(单系列100~180万吨/年)
|
煤油共炼技术(单系列100万吨/年)
|
甲烷化技术(单系列13~20亿立方米/年甲烷化反应器及催化剂)
|
新一代甲醇制烯烃技术(单系列60万吨)
|
大型甲醇合成技术、装备(单系列100万吨/年以上)
|
甲醇制乙烯、丙烯百万吨级工程化(国内自主新型催化剂,单系列60~100万吨)
|
甲醇制聚甲氧基二甲醚技术(单套20~30万吨)
|
甲醇甲苯制对二甲苯工程化(单系列20万吨/年)
|
节能、节水技术
|
合成反应热高效利用技术
|
低位能有效利用
|
密闭式循环冷却技术
|
节水技术
|
环保技术
|
高含盐浓缩水处置技术
|
酚氨及杂环类降解关键技术
|
多种废气污染物处置关键技术
|
结晶盐资源化及安全处置技术
|
油灰渣综合利用及处置技术
|
大规模、低能耗二氧化碳分离与捕集技术
|
安全高效二氧化碳输送工程技术
|
大规模、低成本二氧化碳利用技术
|
安全可靠的二氧化碳封存技术
|
关键单元设备开发
|
空分装置压缩机组(10万~12万标准立方米/小时等级)
|
干粉煤泵、高压隔膜泵、高压煤浆泵、煤浆切断阀等关键零部件
|
(四)推进与关联产业融合发展
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采取煤化电热一体化、多联产方式,大力推动现代煤化工与煤炭开采、传统焦炭产业、盐湖资源开发、化纤、冶金建材、石油化工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扩大产业集群,减轻煤炭利用对生态环境负面影响,提高资源转化效率和产业竞争力。
表四:产业融合发展的重点
融合产业
|
发展内容
|
煤炭开采
|
利用低阶煤热解、褐煤和高硫煤气化技术,建设以半焦和石油替代产品为主的煤化工项目,延长现役褐煤、高硫煤矿井服务年限。
|
传统焦炭产业
|
利用现有焦化装置,采用环保碳基燃料共焦化、化工焦低成本纯氧气化、新型F-T合成技术,生产液化天然气、苯、乙烯裂解料、高档溶剂油、高档润滑油基础油等高附加值产品。
|
盐湖资源开发与氯碱
|
利用煤制烯烃技术,发展氯化工产品,做好盐湖资源开发氯的平衡及电石法PVC的改造升级。
|
化纤产业
|
加快煤制芳烃、乙二醇产业化,推动聚酯向西部转移,优化调整化纤产业布局。
|
冶金建材产业
|
集中转化高铝煤炭资源,推动粉煤灰提取氧化铝产业化,大力发展粉煤灰制建材产品,探索利用合成气直接生产还原铁。
|
石油化工产业
|
利用煤化电热一体化集成技术,建设集发电、制热、制氢于一体的整体气化联合装置,推动原油加工由脱碳向加氢转变,推进煤油共炼技术产业化,发挥煤炭液化与原油加工中间产品互为供需的优势,开展煤炭与原油联合加工示范。
|